血泪的史诗—记抗日烈士龚选登及其亲属的悲欢离合

点击次数:179  来源:琼海文史 第8辑 博鳌春秋  更新时间:2015-06-03

苦难磨壮志

龚选登,派名泰春,字阳甫,1899年出生于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一农户,小时天资聪颖,六岁开始在村里读私塾。十周岁时,其父不幸病逝,靠其母亲抚养读完初中,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人乐会县(乐城)高等小学攻读。满两年,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后被村中聘任为初小学校教师。在执教期间,进取心强,勤奋自学,教学成绩显著,继而历任小学教师、校长等职务。

1928年间,选登鉴于国内革命浪潮的急剧变化,深受孙中山的爱国革命精神的激励,毅然弃家奔往广州。同年四月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在第一部队受训,19295月毕业。

选登幼年丧父,弱冠而婚。1919年在家小学任教时,与万宁市龙滚镇金满村一个中医世家李德茂的女儿李秀莲结婚。次年得子,取名树勋。1925年又得一女儿,叫淑莲。当时,因医药缺乏和家境经济困难之故,树勋六岁、淑莲四岁时,均因病医治无效而不幸天折。193010月,选登贤妻李秀莲在沙美村家中再生下一男儿,取名正勋。

选登于黄埔军校毕业后,于19301(即春节期间)请假从穗返家省亲,返校后随即被分配到南京政府参谋部任职,从此满怀壮志,为事业而拼搏。其后,在部队里历任排、连、营长、参谋长等职务。

忠骨埋异乡

1937年77日,发生了震动了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平、津失守,继之上海、南京先后陷落,神州大地,硝烟弥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龚选登身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义不容辞地投入抗杀敌的战火中去,率部辗转于江南大地,跃马横戈,与日寇浴血苦战。

南京失守后,日军狂妄叫嚣六个月内灭亡中国。于此,集中重兵不断向我国腹地逼进。19393月,日军以十五万多兵力发动进攻南昌战役,企图巩固武汉,攻取南昌,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

在南昌战役中,龚选登在第九战区罗卓英19集团下辖的7976师任上校参谋长。当时,79军位于日军101106两个师团南下进攻的正面。317日,日军猛烈攻击79军阵地,2021日,日军强渡修水河,79军各师奋力苦战,伤亡很大。21日下午,79军奉命对日军已渡河的部队发起反击。军长夏楚中决定以98师夹击日军侧背,79118师正面出击,一度压迫日军向后撤退。但日军凭藉其空中优势火力和机械化部队,增调兵力再次南攻,突破了79军防线。当时双方地面炮火猛烈,战斗非常激烈。龚选登直接指挥作战,英勇顽强,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苦战三天三夜,但日军空中飞机向我阵地进行低空轰炸扫射,龚选登不幸中弹阵亡,为国捐躯,时年仅40岁。尸体群葬在江西省修水县境内的阵地上。

选登生前在南京工作期间,即1933年与南京段伟秀女士(江苏省金坛县人)结婚,于1935年得一女儿,取名龚德贞。1939年龚选登阵亡时,妻子已怀孕,留下遗腹子,后取名龚德明。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段伟秀为了活命,只好将五岁的女儿德贞送进浙江天台慈幼院而只身逃难。嗣后生下龚德明。选登阵亡后,当时国民政府曾追授为少将军衔,拨给抚恤金抚养眷属,但段伟秀母子仍然生活无着。在恶劣的环境下,伟秀改嫁给一浙江籍的李姓商人,其男儿改名为李德明。

魂萦亲人归

韶华易逝,沧海横流,43年历史一瞬间,可李德明已是一个成才而有了三个儿子的中年人了。1982年,年近古稀的段伟秀,深感人世沧桑,面对现实,于是便将家族的本来身世给李德明全说了。

当时,李德明在上海钢铁一厂工作,为工程师任车间主任职务。他听了母亲说的往事之后,方知自己非姓李而是姓龚,祖籍海南岛乐会县沙美村人,父亲是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于此便将其情况向组织上反映,并求助于福建松溪县公安局,为其寻查他的姐姐龚德贞其人。松溪县公安局收到李德明的求助投诉信后,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努力的查找,获悉一个当时在慈幼院的音乐教员还在福州的消息,于是当即与福州公安局联系。福州公安局经多方面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龚德贞现在福州印刷厂工作,立即复信告知李德明。德明便立即给姐姐德贞去信联系。在这一期间,即1982年,李德明根据母亲所说,也写信回海南岛沙美村老家,经过一段周折,终于与在老家的亲人取得了联系。

龚德贞在福州接到弟弟德明的来信后,恍若一梦,老泪纵横,数十年的人世沧桑,谁又料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呢!她立即回信给弟弟德明说:“……我想立即插翅飞到你的身边,但我现在也已老了,数十年我们还未曾见过面,上海那么大,人生地不熟,我到哪里去找你们呢……”德明接信后,即想方设法,买了一件鲜艳的衣服,写了信把母亲和自己的相片一并寄去。信中说: “你来的时候带着那件衣服和相片,我到上海火车站来接你……数十年来素不相识的手足之亲就是这样的相逢于一旦。敏感的职业记者,紧紧地抓拍了这动人的镜头,并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登载这一则非同寻常的小新闻。题目是: “数十年多少离别苦,今团圆难言幸福情。”

作为黄埔第二代的李德明,他在组织上的关怀和支持下,解决了他和亲人团圆的问题之后,他一方面向组织提出要求将自己名李德明改为龚德明;另一方面又在进一步的为其父龚选登的历史业绩争取应有的承认。为此,他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奔走北京、上海和云南等地,直接查访了他父亲当年的许多同学、同事和朋友。诸如上海的史说(黄埔六期,1939年任第九战区高参)、宋瑞珂(黄埔三期、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何聘儒,以及云南的龚传文(原国民党第79194i师长、后升为该军军长)等。他们亲自写了证明材料,证实其家父龚选登是在1939年春的南昌战役中阵亡。根据这些朔实的材料,又取得了琼海县民政局出具的有关材料,远在新加坡的龚镇东堂叔通过南洋华侨商会向中央人民政府呈文,呈请追认龚选登为革命烈士。这一切,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李先念主席亲自过问此事。经过许多曲折和努力,历时五年之久,终于19871015日由龚德明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上海市宝山县民政局报请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龚选登为革命烈士,发给编号为02201号《革命烈士证明书》,并上报中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给《革命烈士证明书》,其家属享受“革命烈士家属待遇。”

为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忘,烈士之长于正勋、次于德明、女儿德贞于1988年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同意,为其先父在家乡琼海市博鳌镇沙尾村金牛岭东麓竖碑以志纪念。碑日:“龚选登烈士纪念碑”。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学、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宋瑞珂敬题碑文: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六师参谋长龚选登烈士纪念碑”。

游客(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请文明发表您的评论)
共有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