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会县党组织创始人王绰余

点击次数:137  来源:琼海文史 第8辑 博鳌春秋  更新时间:2015-06-03

王绰余,原名春魁,又名德裕,1899212日出生于乐会县西门村(博鳌镇乐城岛西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传一,字贯卿,素务农耕,农闲时兼作道士。母亲莫氏,是个勤劳俭朴的农妇。绰余有兄弟2人,兄德瀚,比绰余长12岁。王家早年家境颇宽裕。但绰余出生之年父亲病逝,他刚出世就成了孤儿。此后家境每况愈下,日趋窘迫。

绰余自幼深受母亲和兄长疼爱。1905年他开始进私塾读书。1910年秋以优异成绩考进乐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此时由于家庭经济难以为继,其兄德瀚为让弟弟继续求学,忍痛放弃读书机会,回家务农,以支持他进高小就读。绰余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铭记母亲和兄长的教诲,学习更加勤奋用功,学业成绩屡列前茅。

1916年秋,绰余读完高等小学后,望着憔悴的母亲和艰苦农耕的哥哥,心中隐隐作疼,决定弃笔归田。翌年母亲为他完婚,娶妻齐氏。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割据,列强称雄,外侮内患,灾难重重。绰余一家5口,终日劳作仍然难以维持生计。

为了寻找一条活路,1918年绰余和哥哥东凑西借,筹得一笔盘缠,含泪离别家人,漂洋过海去马来西亚谋生。开始兄弟两人做些苦力杂工,勉强糊口度日。后在同乡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打到了一份店员工作。兄弟俩克勤克俭,除去生活开支和接济家人外,尚略有节余。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也波及到马来西亚地区。社会的黑暗,世间的不平,生活的艰难,使绰余早就萌生了变革现实的思想,革命浪潮的到来,使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希望。为了进一步寻求变革社会的途径,并继续深造,1922年秋,王绰余征得兄长的同意,毅然辞去工作回国,考取设于广州的广东工程学校就读。当时,广州是中国革命先驱者云集之地,琼崖不少进步青年也在此求学。绰余在工校读书期间异常活跃,除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广泛结交进步青年,与杨善集、洪剑雄、徐成章等共同研讨各种进步书刊,探求革命真理。19241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绰余在工校毕业后,留在广州参加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4月,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的琼籍革命者在广州发起成立“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会”,指导全琼崖革命工作。王绰余参加了该组织,积极撰写文章为琼崖的革命运动呐喊,如《琼崖的民众快起来自救》、《邓本殷卖琼与琼崖的民众》等文章在《新琼崖评论》刊物上发表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在文章中抨击了反动军阀的罪恶行径,号召琼崖工农群众团结起来,努力裔斗,自我创造美好幸福未来;他告诫琼人,不要坐等恩赐,任何坐等恩赐的思想都是不现实的。

1925年初秋,王绰余受同盟会派遣重返马来西亚,协助黄昌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琼侨支持和参加琼崖的革命运动。他们在新加坡等地组织工会,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演讲时能够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革命形势,解答现实斗争问题,深受工人欢迎。在绰余等革命者的发动下,马来亚各地的工会组织和工人夜校象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建立,很快出现了革命热潮。绰余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在绰余从马来亚再返广州,受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派遣,以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回到乐会县开展农民运动。与绰余一起到乐会县开展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林鸿德、何万澄、何君焕、陈永大、王天富、陈哲夫等。3月,绰余等人在乐会县城成立了乐会县农民协会筹备办事处,并在该处秘密成立乐会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央乐会县农民协会筹备办事处支部,王绰余为书记,林鸿德、何万澄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党支部成立后,在学生、工人和农民中秘密发展了一批新党员。

同年4月,国民党乐会县党部在乐城成立,陈哲夫任党部书记长,王绰余等5人为执行委员。在党支部的积极领导下,乐会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各乡先后建立了一批农民协会。6月,乐会县农民协会、乐会县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分别在县城的城隍庙成立,王绰余被选为县农民协会主席兼农训所所长。同月,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党员人数不断增加,为了便于领导和开展工作,党支部在城隍庙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宣布成立中共乐会县总支委员会,王绰余被选为总支书记,雷永业、张良栋为总支委员,并分别在农民协会、农训所和乐会中学成立中共乐民、乐农、乐中3个支部,王绰余、雷永业、张良栋分别兼任这3个支部的书记。

绰余肩负总支书记重任后,工作更加繁忙,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深人工农群众,踏遍城乡各个角落,到夜校给工人农民讲课,用他坎坷的苦难经历为例阐述革命道理,号召工农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到农训所与学员们讲政治理论,分析革命形势,号召农民骨干认真学好政治和军事本领,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保卫农会。由于王绰余等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工作,乐会工农群众运动出现了蓬勃高潮的局面,全县6个区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县总工会、青年团、妇女解放协会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县农训所培训了两期16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全县各地农民纷纷起来斗争地主豪绅,开展抗租减息运动。

1927年412日,当全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422日,琼崖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王绰余、张良栋、陈永芹等接到中共琼崖地委关于向农村转移的通知后,23日夜即组织共产党员、团员和革命骨干撤离乐城转移到乐四区,避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25日乐会县国民党反动派四出搜捕共产党人,因毫无所获而恼羞成努,竞将绰余等人家中房屋放火焚烧。

5户,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等在海口脱险后转移到乐四区和王绰余、张良栋、陈永芹等带领的乐会县革命队伍会合。

6月,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到达乐四区后,和王文明在乐四区宝墩村召开地委紧急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并决定迅速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组织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

同月,在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乐会县委在南勋乡白水深村成立,王绰余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同时成立了乐一、二、三、四和新石5个区委及一批党支部。自此,乐会县三级党组织基本建立形成网络。不久,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乐四区成立,乐会县建立了琼崖讨逆革命军第一路军,王尧任司令,王绰余任党代表。在王绰余、陈永芹和王尧等直接指挥下,第一路讨逆革命军和乐会地区的农民自卫军举行了秋收暴动,先后在乐城、中原、乌皮、阳江、龙江等墟镇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为创建乐四区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绰余调往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与全琼武装总暴动的指挥工作,县委书记由张良栋代理。23日绰余协助乐会县委发动600多名武装群众参加椰子寨战斗,拉开了琼崖武装起义的序幕。

12月,中共乐会县委在乐四区宝墩村召开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委成员,王绰余当选县委书记,王可树、王志超为县委委员。王绰余艰苦奋斗、深人细致、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全县人民所赞誉。在县委和绰余的领导下,乐会县的党组织建设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很大的成绩,至12月底止,全县共建立5个区委,75个党支部,党员共有2940人,县委驻地乐四区12个乡都成立了党支部,还成立了乐四区苏维埃政府。乐四区农民代表大会制订的《土地问题的临时办法》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得到琼崖特委的高度评价。特委认为: “现在实行土地革命,当以该区为模范。”

1928年218日,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乐四区阳江墟召开,绰余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特委常委。会后绰余留在乐四区,协助乐会县委领导乐四区的土地革命运动。

3月,全区各乡的农会一律改为乡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整个乐会四区到处呈现一派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景象。当时,中共琼崖特委、琼崖革命委员会、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均设在乐四区。特委在这里进行了党、政、军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建设,在这里创办了军械局、缝衣局、印字局、红军医院、农场、消费合作社、农贸市场、学校和娱乐场所等等,使乐四区成为琼崖的中心革命根据地。特委还及时把乐四区分配土地的具体办法及经验向全琼各地推广,使全琼出现了第一次土地革命的高潮。乐四区成为全琼土地革命运动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方红旗,被誉为“琼崖小莫斯科”。

5月,在绰余的具体指导下,乐会县5个区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分配了土地。23日乐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乐四区上科村小学校召开,成立乐会县苏维埃政府。至此,乐会县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党、政、军、群的革命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成为琼崖中心革命根据地,王绰余为创建乐会县党政军组织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开拓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立下了不朽功勋。

11月,国民党蔡延锴部攻破乐四苏区,琼崖革命出现低潮,特委、琼苏政府和红军部队被迫向母瑞山转移,地方同志化整为零,潜伏起来坚持斗争。绰余坚持在乐会和定安交界的山区开展斗争,不久因身患重病到乌坡(今屯昌县境)求医被国民党逮捕,后被解往府城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游客(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请文明发表您的评论)
共有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