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殷实繁华时——记古城乐城

点击次数:229  来源:琼海文史 第8辑 博鳌春秋  更新时间:2015-06-03

不曾想,这块宁静的弹丸之地,竟沉睡着几多不凡的往事,埋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徜徉老城区,你可以从一片片残垣断壁中一页页翻开这部史书。

多情的万泉河像一条长长的绸带,飘向南海。绸带的末端,一枚晶莹的玉佩镶嵌其中。这就是乐城岛,它在人海口几公里处,静静地守候万泉河的到来,将之拥揽人怀。

这是个古城,它曾经的繁华闻名遐迩,其悠远的历史一如绵绵不绝的万泉河。从博鳌逆水而上,十几分钟的行程便可到达。

宁静的小岛

乐城岛不大,方圆不过2平方公里。踏上乐城岛,首先不能适应的是耳朵一一习惯了都市的纷扰与喧嚣,此处出奇的宁静反倒让人无所适从。

在通往老城区的路上,椰树、槟榔亭亭玉立,参天古榕遮天蔽口,曲曲弯弯的小径只有缕缕阳光穿了进来,斑驳地洒落地上。午时的烈日,并不能任意在此挥洒热情,宁静的树荫下,一片清凉沁人心脾。就连树上的小鸟,也不忍打破这里的静谧,来回飞动悄无声息,相互叫唤也不敢放声,只是三三两两在窃窃私语。

远处的田园里,一片金黄。一位老农夫坐在垄上,望着起伏的稻浪,嘴里吐出悠悠的清烟。水塘边,两位村妇相向而坐,双手在石板上来回搓着衣服,白花花的肥皂泡不断升腾,又静静地化为乌有,调皮的牧童哼着小调,发现身后有人,便冲我们扮了个鬼脸,然后是一脸纯真的笑。

老街默默地伸向远方,带我们入这老城区。街上行人寥寥,不时出现的一两家小店铺,也是门可罗雀。一家小店的门上挂着个招牌——常开店,不明其意,询问路人,路人笑说: “兴许是别的店营业不太正常,只有这一家最常开门,就干脆取了这个名字,以示区别吧。”

门前,几只略显福态的白鹅蹒跚而行,悠然自得。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正在庭院里相互嬉戏,本是“冤家”的它们,在这里却能和平共处,成了朋友。年过八旬的吴阿婆夹着小板凳,眯着双眼静观它们的嬉闹。老太太大儿子在嘉积教书,二儿子在朝阳开了家小店,几天才回来一次,每天在家里的,只有她和二媳妇。

乐城岛上10多个村庄,千余人口,但大多年青人已经弃农从商,跑到外面去闯世界了。这个宁静的小岛,已经难以容纳这些年轻的羽翼,他们要飞往更宽阔的空间。留在岛上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和一份难得的清静。

曾经的古城

不曾想,这块宁静的弹丸之地,竞沉睡着几多不凡的往事,埋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徜徉老城区,你可以从一片片残垣断壁中一页页翻开这部史书。

长长的老街,青砖铺就的道路历尽风雨,仍坚硬如旧。街边少有钢筋水泥的建筑,两层、三层的骑楼一家连着一家。青瓦木门,雕龙刻凤的小阁楼,虽然经过多年风雨冲刷,破旧斑驳,但精美依旧,古意盎然。

如今的琼海,是由原来的乐会县和琼东县合并而成。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首设乐会县,建县治于今天的烟塘镇。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临高县那逢峒主王文河占领县城原址,乐会县城便迁至乐城岛。1952年,乐会县城迁往中原墟。600多年的县治所在,带给乐城一段殷实的历史,一度曾经的繁华。

年过九旬的王文彬老人,年轻起便在乐会城里开相馆。他说解放前的乐城,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九曲江、朝阳、博鳌、上蛹等周围方圆十几公里的人们都到乐城来赶集。当时的乐城水路交通发达,东南西北共有7个渡口码头,大船小船在万泉河中川流不息。当时镇上人口有3000多人,店铺好几十家。岛上翁家的3层骑楼,是这一带最气派、最高的楼。直到解放后,合作化运动把大小商店并入供销社,商家成为“私方人员”受到歧视,加之附近乡镇陆路交通的改善,单靠水路进出的乐城风光不再,许多商家把商店搬到了河对岸的新城朝阳,乐城的商贸便逐渐走向没落。

嘉积三中退休教师何子登,从小就生长在乐城岛东圆村。其曾祖父何连发是当年乐城声名显赫的富商,其家族也是当地的大家,解放前,在镇上就有好几家商铺。如今,这个120多人的大家族,有50多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生活,40多人在国内各省市,留住东圆村老屋的,仅有30多人。

当年的县衙门,已经被两层高的村委会办公大楼所代替,外墙贴的是漂亮的白瓷砖。楼前的一口古井,仍见清澈的泉水,这是当年的“官井”。一户人家门前,一段巨石垒成的围墙阻隔着一座小土丘。围墙上芳草凄凄,苔藓处处。当地老人说,这就是乐城的城墙,城墙原来有六七百米,将整个县城围个严严实实,东南西北各辟一门,以抵御倭寇入侵。700年过去了,昔日的繁华已成为过眼云烟,深埋在老人们的散乱记忆中。能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惟有长长的老街、幽幽的古井和残败的城墙。

淳朴的古风

古城老街,古朴素雅;古城的人,纯真而质朴。

上一条:博鳌镇下一条:乐会古城
游客(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请文明发表您的评论)
共有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