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对话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我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力戒简单化情绪化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是要美国做什么,而是要他们不做什么●中美两国相互妖魔化对方,但美国更严重一些●拜登去小饭店吃饭是个人行为,没必要过度解读

点击次数:114  来源:320700000105  更新时间:2014-05-20
篇名 本报记者对话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我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力戒简单化情绪化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是要美国做什么,而是要他们不做什么●中美两国相互妖魔化对方,但美国更严重一些●拜登去小饭店吃饭是个人行为,没必要过度解读
发布时间 2014-05-20
作者
版次 第01版 ( 要闻)
报纸名称 济南日报
全文

图依次为:周文重接受记者采访 (卢 新 摄)

2009年11月18日,周大使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游览长城。

周文重大使参加美国总统布什会见即将应胡锦涛主席之邀访华的耶鲁大学校长和学生。

2009年4月18日,周文重大使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2009年10月19日,周文重大使夫妇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总统巨石像前。

2009年8月3日,周文重大使在驻美国使馆会见耶鲁大学学生代表。

□本报记者 赵晓林

8月17日,上海书展上,一本新书的首发签售活动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甚至可谓在现场刮起一股“旋风”。而这本新书的作者,一位不是作家的“作家”,虽然身份特殊,但以其招牌式的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感到一种出乎意料的亲切。

这位“作家”就是外交部前副部长、刚卸任不久的前驻美大使、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他新推出的书是《出使美国(2005――― 2010)》。

8月24日上午10点不到,记者如约来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也就是周文重位于北京的办公室,对其进行了专访。

一进入办公室,周文重先生就从办公桌后起身笑着迎向记者,热情地打着招呼,像是见到了老朋友一样,让记者的拘谨感一下子就消除了,室内充满了随意亲切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一直贯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大使的最大任务是维护中国利益,涉及两国关系时找准平衡点很重要,这是一种艰巨的考验;出使美国五年,每年回国述职休假都提前回到美国,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在台湾问题上,不是要美国做什么,而是要他们不做什么

在《出使美国》这本书中,周文重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十几件其亲身经历或处理过的大事,涉及护卫北京奥运火炬的惊心动魄、处置弗州校园枪击案的冷静果断、开展救灾外交的马不停蹄、维护中国企业利益的义正词严、加入泛美银行的欢欣雀跃、遍访美国中西部的风尘仆仆、聆听中美人文交流的华彩乐章等。而在他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有一半左右的工作地点是美国。出任驻美大使的五年间,他还亲历了胡锦涛主席访美、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

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周文重几乎天天都要面对棘手的问题,没有哪个是可以轻松解决的。谈起这几年对美外交工作的感触,周文重略一思索后回答,大使代表着国家元首,作为一名大使,最大的任务是维护中国的利益,尤其是涉及两国关系时,找准平衡点很重要,但很难,是一种艰巨的考验。“在我任期的五年中,中美关系保持了发展势头,虽然也有分歧,但双方都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这主要应归功于中央的运筹帷幄。回头看看,我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满意的,这种满意是因为我在任中尽了最大努力。任职期间,每年回国述职休假的时间是一个月,在我回国时大使馆里有两个公使,一个任临时代办处理日常事务,一个临时代理党委书记。但这5年我从来没有一年休满过,都是10多天、20多天就赶回美国,因为等着我处理的事务太多了。5年里每晚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觉。用夜以继日来形容,是一点不夸张的。”

周文重认为,中美关系具有特殊性,中美两国之间交往多,突发事件多,合作多,摩擦也多。中国在很多方面都要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因为他无处不在。但是中国的崛起是没有人能阻止的,而要在中国崛起时如何处理两国关系是需要战略思维的。美国会给中国制造困难,分散中国的注意力,但如何与中国合作、做朋友,他们也在反思。现在,有些事情他们做得不好时,该批评还得批评。过去他们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或想法,现在就必须考虑,也不得不开始接受别人的一些意见,这就是中国强大后,再加上外交起到一定作用后发生的改变。所以,在美国做大使,就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对台军售是中美关系中涉及我核心利益的、非常重要且微妙的一个问题。谈到这个话题,周文重显得比较严肃,他说,美方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多次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是美国欠了我们的账,不过现在美国国内对于“对台军售”也有了不同声音和某种松动。周文重说,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我们当然希望早点解决,但要看美国人什么时候下决心。他们内部还要整合。近年的外交斗争还是有效果的,美国也不敢为所欲为,尽管还做不到完全不卖,但也不敢卖那些非常敏感的武器装备。在台湾问题上,不是要美国做什么,而是要他们不做什么。

中美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西方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让美国人对中国有客观完整的了解,这是一项颇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国不存在运用巧实力的问题

中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该如何把自己的声音有效地传达给美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体,在对美外交中,中国有没有必要和可能发挥自己的巧实力呢?周文重对记者说,不同制度间寻求文化交流说明两者还是有共通的东西或需要,像现在的文物交流、文化交流是没有国界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像芭蕾舞《桃花扇》在美国演出时就很受欢迎,说明文化是没有国界之分的。需要做的是让美国人对中国有客观、完整的了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解,把我们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介绍给他们,在这方面我们做得有差距,投入还不够,当然还有方式方法的问题。

“中国对外一贯表里如一,不存在运用巧实力的问题。戴秉国在去年底发表了一篇名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章,其中把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也就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自主性、科学性、合作性和共同性,这是非常准确的。如何更为有效地介绍自己,用西方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引导美国各界和公众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近5年来,我一直不敢在这方面放松一点。”

网络的发达,使中美之间的一些分歧、摩擦也很容易在网络上放大,对这种现象,周文重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网络的发达增加了很多工作的复杂性,因为其传播太快,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原来西方国家认为对网络应该开放,但现在西方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在考虑网络媒体的管理问题。英国伦敦的骚乱就因为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而增加了其严重程度,这是最新的例子。说到底,媒体也要有个度,要自律。但媒体要追求发行量、点击率,经常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外交官讲话讲究严谨、客观、滴水不漏,但如果媒体都这样做就没人看了,这也需要一种技巧,但总要核实一下,要保证事实的真实性。

关于妖魔化对方的问题,我看问题主要出在美国;大多数美国人没到过中国,要千方百计增加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看待美国,要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

当被问到是否存在中美两国妖魔化对方的问题,周文重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美国,中方有些人有些过激言论也是被逼出来的。谈不上是妖魔化美国。问题是要使妖魔化中国的言论没有市场,就此而言,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我觉得我们要有耐心。

常人可能难以想象,身为驻美大使,每天要面临怎样繁杂的各类事务,但这还只是常规工作,当碰上棘手的事情和突发事件,有时是事关中美两国的突发事件时,作为中国在美国的最高代表,周文重又将面临怎样的压力。对此,周文重坐在沙发上长出一口气,“棘手和突发事件其实经常发生,像2007年3月发生的有关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让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找到了抹黑中国的‘证据’,就是想利用这个妖魔化中国,声称中国的食品都是不安全的。如果我们只解释自己没有做错,而拿不出事实,是没有用的。美国人说话,比较喜欢讲故事,他的道理都在故事里面。换句话说,你要有事实,要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原则、立场。所以我说中国的外交人员首先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国情。美国人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事实摆在他们面前。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到过中国,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很多不公正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千方百计增加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唱衰美国”的声音,认为美国正在无可挽回地衰落,但美国前高官约瑟夫?奈和中国学者王缉思等均撰文批驳这种论调。对于这种“唱衰论”或“危机论”,周文重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告诉记者,美国现在虽然遇到债务危机,但经济实力还在。此次债务危机其实是政治危机,是两党之争造成的。他们应该负起责任,不能把这种危机转嫁给别的国家。说到“唱衰论”,美国人并不认为自己在衰落,他们的忧患意识一直很强,这是他们的优点。另一方面,美国的影响力在下降,这也是事实。总的看,我们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能用高度概括的词来讲这个问题,要避免片面化。

外交官和论坛秘书长都是和人打交道,做外交官时是人家求我,现在是我求人家;2006年与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相识;拜登去小吃店吃饭是一种个人行为,没必要做过度解读

从驻美大使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对新的工作很有热情,这从他在办公室的状态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办公室并不华丽,简单的陈设中透出书卷气。为了采访他,本报预约了很长时间,从最初的8月中旬,到本周的星期一上午,再一直推到本周星期三上午,因为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每件事几乎都是用分钟来计算。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所要面临的事务并不比大使少,在很多事情上显得更为琐碎和繁杂。“我觉得外交官和现在的论坛秘书长两个工作虽然都是和人打交道,但还是不太一样,外交官本身是做人的工作,外交也是为经济服务,为建设服务,当然外交官是官方身份,和做论坛还是不一样的。博鳌亚洲论坛这么大的会议,招呼不好就会有人提意见。还有一点感受很深,就是在做外交官时,是人家求我,现在是我求人家。因为博鳌亚洲论坛是民间组织,所有的经费都需要赞助,没有让政府出一分钱。但两者又都是和人打交道的,我在长期的对外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这对于今后开展工作是有帮助的。现在亚洲的经济快速发展,论坛就是要给这些亚太国家提供一个交流、找到答案的平台。”周文重对于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业绩充满信心。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刚刚到任,因为其华裔的特殊身份,所以特别引人关注。周文重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见到骆家辉,是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问美国时在西雅图见到的,当时骆家辉是胡主席接待委员会主要负责人。骆家辉不会说普通话,可能会说一点广东话,他的太太好像会一点普通话,双方交流时都是用英语。

周文重感觉骆家辉作为一名华裔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相同族裔的人到祖籍国任大使的例子也很多,算不上别有意味的举动,在华裔这个事上并不用做什么文章。现在骆家辉面临的难题是中美关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他要维护美国利益,二是促进中美关系,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他是一个挑战。

对于最近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访华期间以亲民的姿态出现,像在京城小吃店同普通老百姓一起吃饭等等做法,引起了中国人的广泛关注和好奇。周文重认为这是中国媒体的过分解读,老是想与中国的官员进行对比。其实这只是拜登的一种个人行为,不能说他去小吃店吃顿饭就是亲民,可能他就是好奇,就想看看中国老百姓平时怎么生活,没必要过度解读。

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融入了周文重太多的精力和心血;山东元素在新馆内有着较多体现;个人外交风格,亲力亲为,亲和中透着外交官独有的睿智

在周文重任驻美大使期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在华盛顿落成。新馆于2005年4月22日奠基,2006年4月26日结构封顶,加之后期的内部装修,前后经历3年多。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国外建设的规模和投资最大的使馆办公楼工程。这座新馆的建设全部在周文重的任期内,可以说融入了周文重太多的精力和心血。

周文重介绍,新馆有着众多山东元素,比如,奠基石用的是山东泰山产的“泰山青”。他说,你们是山东的记者,可能对这些和山东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我们采用泰山青是由部领导决定的,因为泰山是中国文化中无可替代的中心元素,其本身纯净、朴实,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特性。另外,听主管建筑的负责人说,新馆的院落、广场的石材采用的是山东青岛出产的崂山红花岗石,而室内也陈设有山东书画家的作品。

最后,记者问到个人的外交风格问题,周文重笑着说,新中国的外交风格是老一辈领导人,特别是周总理树立的,之后的历代外交人员基本都遵循、保持了这种风格,总体说就是主持公道,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每任驻美大使都是在前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相互之间不好做比较。至于我个人的工作风格,就是做事亲力亲为,重要的事需抓到底,做到最好。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周文重不管是倾听还是讲述,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但记者可以听得出来,对于每个问题,周文重都出言谨慎,每句话都精心组织,有着外交辞令般的完整,但是又让你感觉不到那种外交场合的严肃,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被中美双方有关人士公认的“亲和中透着外交官独有的睿智”的具体表现吧!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游客(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请文明发表您的评论)
共有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