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回顾]:2006年—亚洲的新机会

点击次数:99  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4-07-01

2005年会对亚洲新角色的诠释,龙永图认为是博鳌亚洲论坛开始务实的第一步。而2006年会提出“新机会”,则是论坛进一步务实的表现。

  ■本报记者 王哲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2006年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开放性是亚洲区域合作,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鲜明特色。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2006年4月21至23日,世界的目光、亚洲的热情,将再一次聚焦和倾注在海南博鳌。

  这是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2月成立至今,举行的第五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为什么提出“新机会”

  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2月26日宣告成立后,每年一届的年会,成为重头戏。

  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博鳌亚洲论坛要让全世界听到亚洲的声音。那么,在最为瞩目、聚集亚洲和全球政、商、学界名人最多的论坛年会上,世界听到亚洲说什么了?

  的确,论坛在说什么?论坛要发出何种声音?

  年会主题,显然成了最富引导性和创见性的“关键词”。

  自2003年始,博鳌亚洲论坛把“寻求共赢”确立为长远主题。龙永图介绍说:这是他担任秘书长后做的第一件工作。因为,十几年的谈判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共赢的重要。

  从此,博鳌亚洲论坛就在这个使命的框架下,每年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热点,延伸出新的提法和内容。

  龙永图介绍说:2003、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思考的,还是定位问题,即:论坛要做些什么。那时,论坛仅仅成立了二、三年,还像个稚嫩的孩子,明确它的中心任务,便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经过思考,论坛将“发展”确定为中心,将“经济发展”确立为主线,将“寻求共赢”规定为任务。

  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性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不是亚洲人或中国人关起门来讨论自己的问题,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亚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性应是亚洲区域合作突出的特点,也正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鲜明特色。

  任务、性质确定后,博鳌亚洲论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角色问题。

  龙永图解读说:当时世界上对亚洲包括中国有很多说法,比如“亚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等等。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对瞬间缩小的地球,亚洲的新角色究竟是什么?

  龙永图指出,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目前亚洲还不能称之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全球经济注入了活力,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评估亚洲经济,亚洲的角色是一个推动者,是非常积极和活跃的因素。

  从2005年年会对亚洲新角色的诠释,龙永图认为是博鳌亚洲论坛开始务实的第一步。而2006年会提出“新机会”,则是论坛进一步务实的表现。

  与每年年会主、分议题的确立一样,今年年会举办之前,秘书处与智力支持机构一道,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多方面听取意见,反反复复研究,选题也是一选再选,最终确定了今年的主题和分主题。

  从新角色过渡到新机会,博鳌亚洲论坛所讨论的不再是大而化之的话题,不再是宏观大论,也不再是讨论亚洲要不要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类的概念,“它已经深入到亚洲经济的实质当中,这种讨论对亚洲各国,对亚洲以及全球经济的参与者,都是十分有利的。”

  “这就是我们提出亚洲新机会的初衷。博鳌亚洲论坛不能‘放空炮’,论坛的性质转向关注经济的发展。亚洲的新机会、新发展、新增长,都要在年会的讨论和交流中体现出来,让与会者得到‘干货’,得到‘实惠’,得到‘真经’”。

  亚洲有哪些新机会

  博鳌亚洲论坛以其富有创新与针对性的议题设计,开始了更为务实的交流与讨论。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钟长鸣介绍说:论坛的智力支持机构,主要担当了年会主题、分议题设计的角色。世界银行、开发银行、德勤(Deloitte)等,均与博鳌亚洲论坛建立了战略和智力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每年一届论坛年会主题和分议题的确立原则是,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关注亚洲焦点的变化,讨论和提出的是亚洲各国关心的热点问题。敏锐地扣紧亚洲热点问题的同时,是关注中长期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使与会者通过对主、分议题的讨论,既对现实问题给予答复,又对中长期问题提出看法,找出思路,作出前景分析。

  谈到亚洲有哪些新机会?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势和微观变化有着独到而又深刻见地的龙永图秘书长解读说:亚洲的新机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比如,在能源、创新、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机会。

  他进一步举例说:关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问题,就为全球的金融机构和组织提供了新机会,外资的入股、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经济市场,这些都是新机会。所以今年年会专门设立了一场分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这不仅是亚洲的新机会,其实也是全球的新机会。

  还有国企改革,同样既为外国企业带来了机会,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年会特别为此设立了两场分会:国企能否走上创新成长之路、跨国并购———亚洲公司的国际化努力。请到的都是十分知名的政府、企业界人士,有花旗集团、中石化、中石油、美林、德勤等的领导人。

  多哈回合为什么必须成功,也是今年年会专门设置的一场分会的议题。多哈谈判如果成功了,至少是维持了一个全球体系。因为中国要向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目标迈进,所以说,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利益不仅包括自己,也包括周边其他国家。因此,全球体系还是十分重要的。龙永图表示,尽管博鳌亚洲论坛不是一个谈判的场所,但它是形成共识的平台,对一些问题,比如多哈回合必须成功等一类的问题交换意见,可以起到为多哈回合成功打气,营造一些乐观的氛围与空气的目的。“现在谈判处于艰难和关键时刻,需要一些乐观的调子”。

  在谈到今年年会的分主题:“亚洲合作的新远景、新模式”时,龙永图分析了全球产业链向中国大转移的现状。他指出,这种转移将持续20年,中国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个过程将给中国企业带来许多商业机会,中国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企业制定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并参与到跨国公司、跨国产业链和工业链的运作中去。二是研究国际化战略,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企业要朝着做供应链和生产链的方向发展,研究如何加入全球生产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参与国际化战略当中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三是企业要加强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并培养一批具有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人才。四是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际规则和标准。一个企业的产品要走出国门,就要满足这些国际标准。

  龙永图还认为,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制定自己的品牌化战略和创新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此,今年年会专门设立了分会: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创新和TI产业的下一次革命、国际能源市场走势以及亚洲企业的竞争力等等,就是想从各个分会、分议题设立的角度,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看法。

  龙永图强调,今年年会的全体大会和各场分会,也包括小范围早餐会和重头戏的午餐会,均有十分精彩的演讲嘉宾和发言人。

  比如,印度和中国———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这场分会的主持人就是印度工商联合会的秘书长,在他的主持下,中印两国知名和新锐企业家均上台现身说法,“当然是对亚洲新机会的最好诠释”。

  龙永图最后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已进入务实、常规的阶段。未来,它将更加积极,更加务实。这正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熟的标志之一。

  以“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为主题的2006年会,值得关注、期待更多、更新、更富有特色与价值。

  部分分议题背景

  多哈回合为何必须成功

  多哈回合谈判是WTO成立后的首轮多边谈判,它是在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四届WTO部长级会议上启动的,因而得名“多哈回合”。在世贸组织成立以前,其前身关贸总协定曾经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些谈判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举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彻底取消,就是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所促成的。

  更加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虽然为各成员发展国际贸易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进退取舍,谈判始终十分艰难。多哈回合启动以来,谈判进程一波三折。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就无果而终。 (白文)

  国际能源市场走势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能源消费2002年至2030年将增加60%,其中2/3是因为新兴国家需求增长。如果没有强硬政策限制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胃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届时将提供能源消费的82%。

  油气贸易活动将更为频繁,欧洲、北美和亚洲更加依赖俄罗斯和中东。由于勘探开采和提炼投资不足,每天出产500万至1000万桶石油将无法为全世界缓和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伊朗一旦突然中断能源供应而造成的市场冲击,或者避免比之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几个小时内突破70美元大关更为剧烈的油价飙升。

  能源安全之所以成为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地缘战略关注焦点之一,是因为所有事情都让人不安:新兴国家对石油的渴求,对要害地点遭受恐怖袭击的恐惧以及对毁灭性飓风的害怕……

  ———摘自2006年4月10日法国《世界报》

  亚洲企业竞争力

  亚洲企业治理协会(ACGA)根据2004年的指标出版了最新一期的亚洲企业治理报告。根据这个报告的结果,马来西亚是在企业治理方面进步最快的国家。根据综合指标分析,新加坡、中国香港分别排在这个报告的前两名。印度尼西亚排在报告的最后一位,据分析印尼排名落后的很大原因在于其政局混乱形成的恶劣商务环境。但排在这个报告倒数第二名的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中国,中国在企业治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向前推进企业治理的步伐。我们不能对此停留在批评层面上,我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个报告的内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此也发表了一个白皮书,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这个报告。我认为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应着重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提升他们在企业治理方面的综合分数。

  ———《企业治理与企业竞争力》 美国赛贝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守宗

  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

  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超过了预想。当时大家担心,加入WTO会彻底摧毁中国汽车工业。但事实证明,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汽车工业才能得到发展,我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感到自豪。

  当年WTO关于汽车领域的谈判内容,一是关于降低车价问题,因为我国长期实行高关税,客观上保护了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中国在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配额的承诺已经实现,这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开放中成长。二是放开外国汽车制造商来中国投资的问题,使原来由个别的、少数的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羞羞答答的开放,变为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促进了全球大的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

  现在看来,我们当时过低估计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能力,过高估计了汽车产业入世后的风险。关税的降低,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企业有实力,有错位的发展,搞中低档车,与外国形成互补。经济全球化对汽车产业有重大意义,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向中国大转移的局面形成……

  ———引自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的发言

  (柏 辑)

  嘉宾名单

  政要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乌鲁塞马尔

  斯洛文尼亚总统德尔诺夫舍克

  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尤素夫·卡拉

  斯里兰卡总理拉特纳西里·维克勒马纳亚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前政要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

  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

  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

  中国全国政协前副主席陈锦华

  部分部长级官员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

  澳大利亚教育部部长Julie Bishop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冯慧兰

  日本经济产业部部长二阶俊博

  韩国外交通商部交涉本部部长金铉宗

  新西兰国务部长Jim Sutton

  巴基斯坦投资部长乌玛尔

  菲律宾贸工部部长法维拉

  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

  斯里兰卡总统高级顾问Jayantha Dhanapala

  部分商界领袖

  A.P.穆勒-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

  杰斯·苏德伯格

  美林国际董事长伟凯文

  澳德赛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唐·沃特

  瑞典工业联合会主席泰斯库

  德勤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白礼德

  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

  SK株式会社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

  日本邮船名誉会长根本二郎

  香港贸发局主席吴光正

  电讯盈科董事长李泽楷

  里昂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家利

  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煕范

  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马雪征

  汇丰银行董事长郑海泉

  国美电器集团总裁黄光裕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克雷格·蒙蒂

  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

  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益平

  UPS 亚洲总裁肯·托罗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麦大伟

  苏格兰皇家银行高级副总裁肖艳明

  年会分议题

  1、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

  2、多哈回合为何必须成功?

  3、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

  4、国际能源市场走势

  5、印度和中国———合作的力量

  6、创新和IT产业的下一次革命

  7、住房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8、国企如何走上创新成长之路

  9、中国与日本———合作的力量

  10、跨国并购———亚洲公司的国际化努力

  11、亚洲企业的竞争力

  12、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

  13、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共同繁荣———海峡两岸企业家座谈会

 

游客(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请文明发表您的评论)
共有评论 0